【健康衛生資訊】不想委屈,勿忘防蚊

不想委,勿忘防蚊

疾病管制署(下稱疾管署)8月7日表示,國內新增1例屈公病境外移入病例,為居住中部地區40多歲本國籍女性,衛生單位調查發現,個案發病前之潛伏期於中國廣東省旅遊,且自述於廣東拜訪友人期間曾被蚊子叮咬,研判為中國境外移入個案。

疾管署指出,今年截至8月6日累計17例屈公病確定病例,均為境外移入,感染國家以印尼(13例)為多,其次為菲律賓(2例)、斯里蘭卡及中國廣東省(各1例);目前境外移入病例數仍為近6年同期最高(2020-2024年同期介於0-6例)。此外,中國廣東省屈公病疫情嚴峻,自7/8報告首例移入病例以來,迄今累計逾7,000例病例,疾管署已提升中國廣東省之國際旅遊疫情建議等級至第二級:警示(Alert)。

屈公病有什麼症狀?

發病初期症狀與登革熱、茲卡病毒感染症相似,包括發燒、關節疼痛或關節炎、頭痛、噁心、嘔吐、疲倦、肌肉疼痛或皮疹。有些患者的關節會痛到無法行動,狀持續約3至7天。屈公病較少見致死的案例,大部分患者在7至10天內可康復,而部分感染者倦怠感和關節痛會持續數週至數月,甚至數年。

潛伏期:2~12天,通常為4-8天。

傳染期:在發病前2天至發病後5天,血液中有屈公病毒活動,即病毒血症期,也就是可傳染期。此時期若病媒蚊吸取病患的血液,病毒會在蚊體內繁殖2至9天後,便具有傳播病毒的能力,當它再叮咬其他健康的人時,就可將病毒傳播出去。

屈公病目前無特效藥物,也無疫苗可打,部分患者的關節疼痛將持續數個月至數年不等。提醒出國同仁務必落實防蚊措施,避免感染屈公病回國。
*平時防蚊措施:穿著淺色長袖衣褲;使用政府機關核可,含敵避(DEET)、派卡瑞丁(Picaridin)或伊默克(IR3535)成分的防蚊液。

 

*近期氣候常降雨,籲請各單位同仁針對單位內外環境加強整頓,清除積水容器,落實「巡、倒、清、刷」,避免病媒蚊孳生,降低屈公病、登革熱等蚊媒傳播疾病感染及傳播風險。

  

衛福部疾病管制署屈公病相關資訊 https://www.cdc.gov.tw/Disease/SubIndex/NvKXcB74Wh3-1vGaYMigDw

資料來源:衛福部疾病管制署、勞動部勞動力發展署、臺中市政府衛生局

環境安全衛生處  關心您

瀏覽數: